浙江在线05月04日讯 编者按:衢州要建“文化强市”,文化产业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已初具实力的衢州文化产业,有哪些亮点正在闪耀?有哪些苗头有待发掘?有哪些项目需要扶持跟进?从5月4日起,衢州日报推出“文化的财富效应”系列报道,旨在充分配合我市“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在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江山市的羽毛球产业被列入全省八大体育用品制造集群基地构建之列。
事实上,从本世纪初开始,江山市已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基地。如今,衢州市一天要生产出50万只羽毛球,年总产量30余万箱,占全国羽毛球市场的75%。
在对江山羽毛球产业的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该产业的后期发展与该市相关文化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分展示着文化产业特有的魅力。
球赛越办越火
4月23日上午,当记者来到江山市体育馆时,看到体育馆前场地上树立着一块喷绘宣传牌。这既是一块2012年江山市重大体育赛事预告牌,也是这些重大赛事寻求合作伙伴的招商宣传牌。其中列了三项赛事,第一项是“全国企业羽毛球赛”。
这项全国性羽毛球赛事,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企业体育协会、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主办的。从2006年第一届,到今年下半年将举办的第三届,均由浙江省体育局和江山市人民政府承办。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该项赛事是江山市政府为促进当地羽毛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不懈努力,主动对接国家体育总局,创新设立的一项全国性羽毛球赛事。
“我们举办这类羽毛球赛事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全国各地了解江山,了解江山的羽毛球;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羽毛球制造生产企业取得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企业,促进羽毛球产业的发展。”江山市体育局局长赵江平介绍说,“现在,我们江山市每年都要举办三到四次各种级别的羽毛球赛。”
2008年,江山市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企业羽毛球赛。与第一届比赛一样,这次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代表队参赛。在前两次全国企业羽毛球赛上,都有奥运冠军和国家队球员前来助阵,如张宁、葛菲、孙俊、周卉等,不仅增加了比赛影响力,而且通过他们对江山羽毛球生产企业的走访观摩,进一步促进了江山羽毛球品牌价值的提升。
去年7月,江山市还成功举办了浙江省少年儿童羽毛球锦标赛,共有来自全省各市的12支代表队27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谈到羽毛球赛事与羽毛球生产企业的相互关系时,赵江平笑着补充说:“单从我们历年举办大型赛事的企业支持力度来看,就很能说明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关系。2004年我们刚开始举办羽毛球赛事,拉几千元的企业赞助都要磨破嘴皮,现在许多企业都会主动参与进来,因为企业看到了赛事经济效益明显,走上了产业与文化互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圈。”
产业越做越大
业内人士介绍:虽然江山市的羽毛球生产企业,绝大多数都以生产中低档球为主,但由于这类球拥有着最大的市场需求量,因而江山市事实上既是全国最大的中低档羽毛球生产基地,也同样是全国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基地,去年总产值达7亿多元。
江山市的一些规模羽毛球生产企业,都有能力生产高档羽毛球,但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量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品牌建设尚未成熟,所以,江山羽毛球产业目前仍处于创业发展期。
江山市目前共有大小羽毛球及配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羽毛球生产注册企业3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拥有自主品牌50个,省著名商标1个,衢州著名商标3个。羽毛球生产加工点遍布江山城乡各地达200多个,从业人员有1万多人。
江山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姜和平(江山市羽毛球产业领导小组成员)介绍:“更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不满足于现状,积极把握周边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低的有利条件,纷纷将加工点延伸至周边的常山、玉山、广丰、浦城等地。规模企业大都完成了升级转型,完全改变了原来手工作坊模式,采用现代化高档全自动设备。”
在江山市航宇文体用品有限公司、江山多娇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江山市信达羽毛球厂采访时,记者看到的都是现代化、自动化的生产场景。
在多娇公司,我们看到有电脑程控选毛机、自动插片机、自动上线机、自动上胶机、自动发球分捡器、风洞测试器等,整个羽毛球的生产流程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据悉,这家创建于1996年的企业,目前年产羽毛球150万打(每打12只),产品主销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10年取得自营出口权,外贸出口量占企业总产量的70%。公司还在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注册有自己的商标。
随着江山羽毛球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几年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并急需扩大再生产。当然,在急于扩大再生产的同时,企业主们也没有忘记质量的保证与把关。在参观“多娇”、“航宇”和信达公司车间厂房时,虽然羽毛球生产制作工艺中要使用到胶水,但我们没有闻到一丝气味。“多娇”负责人吴伟星告诉我们:“我们使用的都是自己配制的环保胶水。”
江山市航宇文体用品有限公司,是目前江山羽毛球生产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在公司的一间新厂房里,记者看到30多台由电脑控制的自动选毛分级机整齐排列,每台机器周围都有二十几个长方型接桶。机器的顶端似一个磨盘,盘上盛着一大堆羽毛。这些羽毛一片片经过机器的自动比对筛选分级后,准确无误地通过不同编号的长臂传输到对应的接桶中。据悉,这是羽毛球制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目的是确保每只球的16片羽毛品质最相近,以保证飞行质量。
航宇公司总经理周建荣介绍,新厂区建成后,公司计划上25条自动生产线,实现高、中档球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据悉,该公司还利用自身的产业规模与行业优势,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全球最先进的自动选毛机,目前已有10台投入试运行。
文化味越渗越浓
虽然,江山羽毛球产业在整个江山工业口中占比很小,但它有着其它工业产业所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它有着深厚的群众性体育文化背景,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着发展。
周建荣说:“每次办完全国和省市羽毛球赛,我们的销售科就会接到很多订货电话。”作为企业主,他认为通过这些羽毛球赛事,让更多人对江山羽毛球,从不了解到了解,并感受到优良的品质,这就是政府搭台让企业唱戏的最好例子。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江山羽毛球产业,靠的是创业者们艰苦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但至本世纪初,政府的强势引导与支持,是企业完成转型升级,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并迅速进入品牌化建设的重要催化剂。
信达羽毛球厂创办人吴瑞荣说:“去年由于羽毛球产业协会的正确组织引导,统一了羽毛球市场价格,整个产业效益明显,大家都赚到了钱。”
除了政府对羽毛球产业的支持,我们发现,羽毛球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开始影响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据悉,在2004年以前,江山羽毛球专业培训还是一片空白。“如今,我们已有6名本地加外地引进的专业教练,1000多名在训学员,而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的市民则占市区人口的10%以上。”江山市体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江山市区共有羽毛球场地三处16片,另有在建的西山全民健身中心16片羽毛球场。”
而随着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加上政府引导性赛事的成功举办,众多企业也纷纷主动进入品牌建设时期。如有些企业开始赞助一些比赛,像浙江省第七届羽毛球俱乐部联赛、浙江省体育记者羽毛球赛等;有些企业则开始进入销售渠道的品牌打造,如信达公司产品成功进驻打进了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大型连锁超市;而更多规模企业开始注重著名商标的培育,浙江省著名商标“航宇”已将目光盯住了驰名商标,据悉,该公司今后还将开发球拍、网线等相关产品,真正实现“用足产业文化,做大文化产业”的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江山市的羽毛球产业,已初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企业+赛事+群众性健身运动”的文化、产业循环互促发展新模式。